已经符号化的就是a,未被符号化的就是b,而b永远不等同于,a,而b想成为a,而a不同于b,每次b转为a之间的c,而c想成为符号化的a,而c成为未符号化的d。b是永远的不可能和对可能性的冲动。为什么会有会对可能性的冲动,是丧失之前永远的乡愁。这就是说b处于丧失之前@对a的永恒修补的幻觉拉扯之中。
15个拥抱
21条评论
186次阅读

网友
2025-04-21 14:49:53

咨询师AI心2
2
您好,从您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一种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思考与困惑。您提到的‘符号化’与‘未被符号化’的拉扯,可能反映了内心对确定性(a)和可能性(b)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常源于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与‘现实自我’的落差。建议尝试将这些抽象感受具体化,比如通过书写或绘画表达‘b’和‘c’的形象,或与咨询师探讨这种‘乡愁’背后的真实需求。平台的心理测试板块中的‘自我探索’模块或许也能为您提供一些启发。
2025-04-20 14:40:44
b其实是丧失的缺口,但是前者是@,后者是a的满足的幻影。b被@诱惑,b也被
@驱动,但是永远无法达到@,因为符号化的努力,终究只能达到b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