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被多次惩罚后自杀,是孩子太脆弱还是老师太严厉?

被多次惩罚后自杀,是孩子太脆弱还是老师太严厉?
个人原创 李丽李丽 发表时间:2018-10-13 14:34:07 1871 1 8

关键词:因你

You raise me up,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to walk on stormy seas. —《You raise me up》 

你激励了我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之巅。你鼓舞了我,故我能行进于暴风雨的洋面。 —《一切因你 》

 

 

不久前,一个 16 岁的男孩跳楼自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第一次。事发前几天的开学典礼上,男孩被训导主任在一千多人面前用纸笔打头。理由是:他所在的区域有人讲话。

第二次。高中二年级晨会,男孩再次被训导主任当众批评,理由是因为:他在笑。

第三次。晨会结束,男孩被训导主任叫到办公室前罚站,整整三個小時。

罚站一上午后,男孩自杀。

自杀前,妈妈接到了儿子告别电话:我希望你们能生个二胎替我尽孝,妈妈对不起,妈妈再见……

父母拼命赶到学校的时候男孩已不幸去世。

男孩父母表示因为孩子性格内向,微笑只是他下意识的表情。

 

新闻一出,网友评论分歧很大。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矫情,这样就自杀?”

还有人说,“老师太过分,当众侮辱直接逼死了孩子。”

 

 

看过这篇新闻热点,在替孩子惋惜的同时,我们也该引发一些思考。

首先这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不能通过单独案例作为普遍的存在,大家反应不必过度化。我们相信绝大部分老师还是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其次,存在问题就需要勇敢面对、及时处理,即便是少数的案例,对当事人的影响和危害也是深远的。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足够重视。

这个案例中,一个方面,教育者多次当众对孩子使用带有侮辱轻视性的语言,显然给这个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学生犯了错误作为老师有教育的权利,也有保护学生尊严的义务。此案例中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这类教育方式不被教育督导检查机构发现,事情还会继续危害下去,教育中的毒瘤必须重视并祛除。加强教育监管势在必行,提高教育者品德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实中,我们把仁慈和善良作为修身的基本要求,但却无法同样要求别人,我们只能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在教育体系中引入淘汰机制,提升教育职业规范标准,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孩子做出的选择也让我们深感惋惜。思考当下的教育,我们真该做些什么了。遇到压力情景或者处于不公正待遇下,挫折教育,逆商水平是考验我们家庭教育的时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实施轻生行为与家庭教育缺少理性的挫折教育戚戚相关。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能够接受有效的挫折教育,那么孩子会更加坚韧,不会轻易被外界触动影响,内心会相对平静。

这里还需要澄清,挫折教育不是打骂孩子。(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现在孩子常缺乏挫折教育,长期的过度满足和宠溺会让他们未来更容易成为“狂”一代或者“丧”一代(两种极端表现或者环性更替),在压力和逆境中迷离。

当然盲目的“狼爸”“虎妈”式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孩子在年幼时,最需要获得的心理建设是安全感和归属感,父母要充分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显然爱的不足和过度爱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长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做父母没有考核指标,想要养育“强大”的孩子,首先自己是“强大”的父母。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完美,社会也是一样,我们亦如此。完美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我们都在不断为之不断的努力,带着诸多不完美去追逐完美,以期它早日实现。

为了养育孩子,父母学了很多理论,而这些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证实,很多孩子成为我们教育理念的“实验品”,这就必然可能会有失败出现。失败了,会有痛苦,我们要勇敢接纳。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就是由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改错纠错是人生的常态。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生活在现实中,人是有不断完善的潜能的,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一些东西,至少,你经历的痛苦越多体验的喜悦就越多。一个年幼生命的流逝让我们深感痛苦,我们要在痛苦中总结教训,让教育更温暖,更有爱。 

相信很快会有一些改变出现,相信大家一起努力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从学校,到家长,到孩子,我们一起反思,一起行动吧!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大家留言指正。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人已踩 8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