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满足
Satisfaction lies in the effort,not in the attainment.Full effort is full victory.
满足感在于不断的努力,而不是现有成就。全心付出定会胜利满满。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通用的法则,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用,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即使不能立竿见影地去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但是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会减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强亲子间沟通与理解。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同时也获得成长。
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的行为不能按照家长的心意按部就班的发生。家长想的和孩子想的很难同步,在落实到行为上,经常会大相径庭。
不会就要学,那么父母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生活中的许多例子能够比较形象直观的给我们带来深刻的体验。
暑假期间,有一位来访者给我打来电话,这是一位妈妈,她很生气地对我说:“女儿整个暑假在家里,把我气得不行,我一天说她好多遍,她就是不听,把我说话当空气,我现在甚至都让她气得哆嗦。老师你说怎么办?”
现在暑假快结束了,很多辅导班也已经结束了,家长也开始头疼起来,因为辅导班上课期间,孩子在家的时间比较短,家长的怒火就小一点。辅导班结束了,孩子整天待在家里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教育他们却又不听,这会使得很多家长又气又急却没有办法。
我对这位妈妈说:“您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感觉特别生气,为此您已经跟她沟通了很多次,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现在请先不要生气,想一想如果您是孩子会怎么做,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跟爸妈吵架,他们不断的唠叨我也不舒服,这时候就不会听他们的。我每天冲孩子发脾气确实不太好。”
“对啊,你说的太好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单纯的发脾气。除了要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要引导孩子,以实现引导为目的。”
当父母很生气,不断地唠叨孩子。孩子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种消极暗示就像一个魔咒,为孩子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孩子可能会把这个标签带一辈子,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一辈子都认为“我不够好”,自信心会严重受损,由此还会激发安全感不足等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对于爱唠叨的父母,宁和心理建议:家长可以打开手机的录音功能,真实的记录家庭生活的两三个小时。当你有时间的时候,请认真听一下,自己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我们用客观的方法,去评价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到底怎么样。
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切入点和评价方式,我们对问题分析处理的内部系统又全然不同,有时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家长认为的事情和孩子认为的事情差异很大,孩子无法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当家长生气的时候,父母会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孩子可能刚开始就被吓蒙了,失去了对问题认真分析解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试着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要接纳和孩子相处的真实状况,并且愿意积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当孩子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时,可能是教育的方向方法出现了问题,这时候说的越多错的越离谱。
这位妈妈真实的记录了自己和孩子相处时的声音,两个小时中妈妈不断地唠叨教训孩子。录音播放完以后她说:“老师,我都没发现,我小时候很烦爸妈天天说我,听了这个录音,感觉自己比我爸妈还过分。现在自己却成为了妈妈的样子。”很庆幸这位妈妈意识到了自己问题。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又无力解决的时候,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咨询来调整,就像那位妈妈,短短的一次沟通,就完成了教育方法的调整。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孩子不学,让孩子做题,孩子不做。有时不说还好,越说越离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宁和案例:暑假期间一位来咨询的家长告诉我,她觉得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需要多做题,她让孩子每天在老师布置10道数学题的基础上多做10道题。但是孩子每天都为做题这件事头疼,家长每天也很费力,有时5道题都做不完,就算是家长生气发火,逼着孩子应付的完成,也是错误百出。
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状态。我建议妈妈带孩子一起来做一次家庭咨询。
当孩子来到了咨询室,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数学题呀?”
孩子说:“老师我可烦做数学题了。”
“为什么烦?能跟我说说吗?怎么样你能不烦?”
孩子很认真的想了想,“老师,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能不烦,但是我只要一听我妈让我做20道数学题,我就特别不开心。”
“那我们再换个说法。比如,你做多少道题是不烦的,再往后做就烦了,能不能把让你产生烦恼的题数找出来?”
孩子很认真的在思考,“老师我觉得,如果让我做10道题还是可以的,那时候不太烦。”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愿意做的10道题恰恰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只愿意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布置的作业孩子根本不想搭理,孩子的“烦”,就是来源于妈妈布置的额外作业。
老师布置的10道题,是孩子愿意履行的责任,孩子是接纳的,但是妈妈额外布置的作业孩子就不想做了,这就是让孩子心烦的点。孩子烦躁的情绪逐渐泛化到其他作业也不想完成。
宁和分析:家长布置额外作业的初心,是想孩子完成作业,并且能够提高数学成绩。但是事实上造成的结果和家长的初心出现了明显的冲突,冲突点在于家长额外布置的10道题会引发孩子的情绪。结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孩子对所有的作业都不想写了,显然,这个结果与家长的初心是相违背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把过载的信息先拿掉,保证情绪的平稳,让孩子先顺利的完成作业,在此基础上再做提高。在这个案例中,过载的信息就额外的10道数学题。咨询师帮助家长和孩子商议后达成一致,先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同意接纳的前提下,可以做部分的练习。
最初家长是有些担忧的,说:“老师,孩子就做这点儿题行不行啊?”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指通过意志努力,为更有价值的目标而放弃当前的快乐。延迟满足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基本特征,它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各种关系、 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延迟满足的同时也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不然延迟满足就无法持续。所以我们既要孩子好好学习,又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要不时的给孩子鼓励与支持。
学习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延迟满足,做任何工作也是一样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铺垫,不能太过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祝每个孩子都可以春种秋收,硕果累累!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