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1056天前在线
2020-12-05 17:10:18
抱抱TA 回复
女,30岁,好久不聊的同学图片又加我了!儿时的伙伴!
3个拥抱 13条评论 503次阅读
网友
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电话记录表
2024-06-06 19:24:40
咨询师王金波
您好
2020-12-05 17:12:24
咨询师王金波
0 您好!刚刚看完您所有的描述,同学的这个举动带给您怎样的感受呢?
2020-12-05 17:13:13
咨询师王金霞
0 您好,儿时的伙伴在一起会回忆起很多的往事,友谊长存[玫瑰]
2020-12-05 17:13:45
网友更新中……
事出反常必有妖
2020-12-05 17:14:39
咨询师王 宇
你好
2020-12-05 17:15:07
倾听者心语❤️
你好
2020-12-05 17:17:03
网友笙箫
或许他只是想找你借钱
2020-12-05 17:25:09
倾听者晨曦♛
楼上很可爱
2020-12-05 17:44:37
倾听者情感咨询
0 许久不联系没有好友的人,称不上朋友、突然联系你,十有八九是和利益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对她是有价值的,至于是否添加、取决于你
2020-12-05 17:47:33
咨询师周凡
你好
2020-12-05 18:52:47
倾听者心理咨询
好好的对待每一个朋友
2020-12-05 19:03:43
网友龙凤
你好
2020-12-05 20:02:44
网友半夏
你们聊得开心吗
2020-12-05 21:40:56
心理论坛
最新 热门 悬赏 相关问题 我的
女,28岁,3种依恋类型 最理想的依恋关系只有1种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用实验的方法对婴幼儿的依恋做出了研究。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模式的观察、记录、分析,安斯沃斯将婴幼儿的依恋分成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虽然这三种亲子依恋关系的核心都是依恋,但是反映出孩子的人格特点、行为表现却有相当大的区别。 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会对和父母的分离表现出伤感,但并不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 2、反抗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时刻会警惕妈妈是否离开,当妈妈陪伴在身边时还会注意观察妈妈的动向。 3、回避型依恋: 妈妈在不在场并不会对这类孩子产生影响。当妈妈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紧张或者焦虑的表现,当妈妈返回时,也往往不予理会。 如果你的孩子勇于探索未知,同时经常回到你身边寻求联结和安慰,那么你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安全型依恋。 婴幼儿时期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 依恋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 其发展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出生至六周)、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周至6-8个月)、依恋形成阶段(6-8个月至18个月)、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至2岁及2岁以后)。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8个月左右的孩子处于婴儿前期,经历着信任对怀疑的心理冲突。 这一时期的婴儿容易产生不安感,对成人的依赖最大,他们需要时刻都能跟给他们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如果抚养人(特别是母亲)能在这一时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满足,能及时呼应孩子的需求,将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就能促进良好的依恋关系形成。 母子之间建立了良好安全的依恋关系,母亲所承担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可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形成安全感的基础。 安全型依恋关系应该如何建立? 孩子和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想要和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爸爸妈妈得这样来: 1、经常与孩子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 父母与孩子肌肤的亲密接触会让他感受到爱,让他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这些细微的小动作都能让孩子浸润在爱意当中。 当父母经常拥抱孩子时,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肢体行为来感知爱,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多抱抱孩子真的不会宠坏他,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他
6个拥抱 15条评论 542次阅读 1279天前
女,27岁,妈妈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呢? 宝宝与妈妈的依恋关系跟妈妈的养育方式有关系。那么,妈妈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呢? 1.有规律地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如果父母等养育者(主要是母亲)能够爱抚婴儿,并且有规律地照料婴儿,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比如,饮食、排便等,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感到周围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平和,感到了安全;相反,如果婴儿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得到的是不贯、无规律的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婴儿从生理要混乱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不适,产生最初的不安全感。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从与这个世界上的人、物的接触中获得的。如果妈妈高兴了就不断地给孩子奶吃,不断地亲吻孩子;不高兴了就等到孩子哭了才喂奶;忙的时候一天都不看孩子几眼…这样的不考虑孩子需要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不靠谱的,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 如果当孩子没有表达要吃奶的愿望时妈妈就主动喂奶,会使得孩子特别容易轻信别人;当孩子表达有吃奶的愿望时,父母耽搁着不喂,孩子会不信任别人,戒备这个世界。所以,按着孩子的要有规律地喂奶,遵从的是孩子内在的秩序,孩子从中找到了一定的规则,并适应其中:2.1岁前,让宝宝获得安全感6个月~1岁是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家长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从妈妈的亲热、爱抚、及时的喂养、交流、注视等行为中体验到妈妈的爱,获得安全感,形成积极的人格质,比如自信、信任、友好、友善、勇敢等。这些品质,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呈现出来了。 如果依恋关系不稳定,容易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有的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宝宝,就雇保姆或者把宝宝寄养在亲属家,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宝宝安全感不足,宝宝担心妈妈离开,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惶恐当中,见到妈妈就黏上了。 3.让宝宝快乐成长 心理学家罗耶说:“在唤醒婴儿的感官愉悦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第一个重要角色。通过他们对婴儿的日常照料喂奶、换尿布、亲抚,婴儿发现了皮肤的接触、音乐般的嗓音、甜腻的奶香、妈温柔的目光给他带来的快感。”而快乐是切积极情绪的基础和归宿。一个在6岁前就获得了快乐的孩子,一定能够打下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 4.不视宝宝的独立 很多家庭
3个拥抱 11条评论 458次阅读 1279天前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