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探讨一个关于孩子的社交回避的问题,也就是孩子社交回避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什么叫社交回避呢?顾名思义,就是回避社会交往,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宅,我们称为宅男宅女,他们不太愿意见人,也不大愿意参加聚会,更加不愿意发言、讲话等,这样可能会让他们手抖、声音发颤、脸红等等,所以社交回避,有时候我也把它叫做社交恐惧,或者叫赤脸恐怖症。一般情况下能在这个学龄的早期,大概四五岁,青春期十二三岁以后,上初中以后就是比较突出,回避的现象就比较高发。其实社交回避这种症状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女性社交回避的这个这个状况比男性严重,也就是女性是要回避的人会更多一些,。
社交回避的原因大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孩子往往是把他们潜意识中恐惧的东西、恐惧的人转移到,或者也叫移情到,一个中性的事物身上,比如,一个孩子的父母比较严厉,那这个孩子就怕父母,当然这种怕都是在潜意识中怕,那么他就会把对父母这种怕转移到领导或者其他人身上,从而出现了这种社交回避,或者社交焦虑。
行为主义理论就给出了更为详实的一些解释,行为主义有个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就包括了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等内容,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也能很清晰的明白它是为什么发生了:在家里父母对孩子很严厉,那么孩子就会把父母这种严厉的情况泛化,比如父亲严厉,孩子就怕父亲,因为父亲是权威所以孩子就把对父亲的害怕回避泛化到领导、泛化到权威身上;因为父亲是男人,所以孩子可能就把对父亲的这种泛化到男人身上;因为爸爸是人所以说孩子还可能把这个回避泛化到所有人身上…,这是经典条件反射的解释。行为主义理论还有一个叫观察学习理论,这也可以解释这个孩子为什么会社交回避,比如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没有打骂、惩罚过她,而只是经常打骂哥哥姐姐,但她胆子非常小,社交回避非常明显,基本上不参加聚会,那她是怎么形成的呢?父母好像也没有直接的去责骂过她呀,她是通过观察学习形成的,因为他观察到哥哥姐姐被父母严厉的惩罚,所以导致了她的恐惧,继而产生的这种回避的行为。
行为主义还有个理论叫操作性条件反射,这对这个孩子社交回避也形成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这个父母严厉,孩子开始是回避父母,然后长大回避领导,当他回避领导的时候他就感到是安全的舒服的,这样的得到了一个强化,他感觉到了舒服,那以后他就更经常的回避领导,甚至形成了一个回避的习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回避社交的一个状态,所以行为主义理论对社交回避做这个系统的解释,首先是由于经典条件反射的泛化和观察学习,形成了对社交的恐惧焦虑,然后,为了避免这种就开始回避,这种回避让他感觉舒服得到了很好的强化,所以他把这种回避行为就固定下来了,形成一种回避性的社交状态。
认知心理学也对这个回避做了一个解释,他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这样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觉得达不到自己要求,他就回避,比如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家里特别受宠,学习也很好,在家里称王称霸,这样当这个孩子上了一很优秀的高中以后,他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很优秀,跟其他人比自己好像就没优势,甚至还有劣势的,所以他们就开始回避了,这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导致的回避。
还有一种是的孩子会认为别人会批评自己,欺负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会产生回避的行为。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学习还不错,还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从小他父母就经常说他胆小、反应慢、只知道死记硬背…说你这样大家不会喜欢你等等。所以他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就觉得自己不够好,大家都会讨厌自己,跟别人在一起他是很蠢的,很古怪的,别人会笑话他,甚至别人会拒绝他,因此他也产生了回避行为。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生物学上的解释,认为跟遗传有关,就是这种胆小、焦虑、这种特征可能跟生物遗传有关系,但是这种遗传好像一般都是女传女,妈妈胆小有回避倾向,她一般都是传给她的女儿而不会传给他的儿子,所以她的女儿也胆小,也有回避倾向。那双生子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特点,所以人际回避孩子的这种回避行为,可能也有生物遗传的因素。
我们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治疗。从两方面,一个是针对父母的,一个是针对孩子的。在父母这方面,对孩子不要有一些极端的表现,比如说过分的表扬孩子,让孩子形成自恋,对自己要求过高,他也会形成回避,当然也不能过分贬低孩子、不能过分的批评孩子、不能过分的严格要求孩子,这样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好、很蠢、很古怪,他也会形成回避,在孩子这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治疗这个社交回避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啊,他怕他的老师,那怎么办呢?首先呢,我们就要为这个孩子学会放松,当他学会放松以后,我们给孩子列一个交流层次,比如说听到老师声音,这是一种交流层次,然后在远处看到老师,这又是一个交流层次,然后老师离他十米、五米、三米、一米…,我们列出了这些交流层次,然后一个层次一层的克服。比如说首先他远远的听到老师声音了,他可能就紧张想回避想躲,这时教他放松,在他放松的状态下,他就能克服这种焦虑,他就不回避了,然后呢,再让他看到老师,再让他放松,这样他就不怕老师了,以此类推直到老师在他的眼前一米的时候,他也能够放松下来,不再恐惧,我在回避为止,所以通过系统脱敏是可以治疗的。
第二种叫“冲击疗法”这是行为主义疗法,也就让他直接接触这个让他焦虑的对象不再躲避坚持下来,坚持下来时间长了,利用这个这个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原理,他也会好的。比如说你可以让他参加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呢,他会和老师一直在一起,可能在一起好几个小时,这样他不能躲,他就一直和老师长时间待在一起,他可能一开始很紧张,因为有消退机制渐渐的他发现就不太紧张了,然后他发现这样和老师待在一起也行,这样就改变他这种回避倾向。
最后一种治疗方法也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模仿法”,也就是让他看别的孩子和老师怎么交往的,别的孩子跟老师交往的很舒服,让她也跟着学、跟着模仿,那他也可能就不回避了,或者我们用“借力法”比如让他想象,某一个人跟老师能很好的相处,模仿那个孩子的表情、姿态,他只要能模仿到这些,他也能和老师比较好的接触了,不再回避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就是挑战他不合理的信念,比如他认为他不好所以才回避,那我们挑战他的信念,我们跟他辩论,我们找出很多事实,找了很多例子,证明他还是可以的,那大家还挺喜欢他的,他就不回避了。我们过查以进行团体治疗,在团体治疗中他也不回避,然后呢,让他听听大家对他的评价,大家都觉得他还不错,和他交往起来挺舒服的,这样他也会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不再回避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正式的心理咨询来处理早期和父母的关系,化解对父母的恐惧感等。除了以上这些疗法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药物疗法,让他吃一些抗焦虑能够放松的药物也有作用,而且这个效果也很快,但是,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同时可能还会上瘾,当然最主要的是有50%以上的复发率,所以要想解决这个社交回避,最好的还是心理咨询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