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1430天前在线
2020-06-17 06:29:19
抱抱TA 回复
男 生存压力下导致的心理冲突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0个拥抱 17条评论 451次阅读
网友
心理咨询音乐治疗使用表格
2024-06-07 06:18:25
咨询师康建萍
您好
2020-06-17 06:29:40
您好
咨询师程国凤
你好!
2020-06-17 06:31:29
咨询师王 宇
你好
2020-06-17 06:33:24
这个需要怎么咨询
咨询师林芳
你好,通过心理疏导,从释放压力做起……
2020-06-17 06:34:09
心理问题积压时间长会怎么办
曾经有看过医生,医生说心源性问题导致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发生变化
咨询师魏巍
1 你好,长期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大脑结构的变化,情绪调节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躯体反应
2020-06-17 06:42:34
好的,谢谢各位大师,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心情愉快
咨询师甘生昭
您好
2020-06-17 06:43:42
咨询师黄利琼
1 你好,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先解决生存压力问题,让自己忙起来,忙到没时间去痛苦
2020-06-17 06:44:09
咨询师程国凤
1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活在当下。
2020-06-17 06:48:13
咨询师张国英
你好
2020-06-17 06:57:14
咨询师王金霞
0 您好,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面临这些难处理、有困难、对自己有威胁的情境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压力没有及时缓解就会累积,当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时就会让我们感到焦虑、烦躁,或者萎靡不振,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在您感受到压力过大时,请及时进行缓解,以下缓压方法供您参考: 「1」首先找到压力源,寻找适合的应对方式,有计划地去处理 「2」合理宣泄,将心中的压力和不快和家人或亲密的朋友适度倾诉 「3」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做一些运动 「4」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 「5」调节自己应对压力的心态,不过分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和将要产生的后果 希望,您保有面对压力的勇气,把压力转换为提升自己的动力,祝困难迎刃而解。
2020-06-17 07:24:01
咨询师王金波
0 您好!刚刚看完您所有的描述,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不过每件事或每个困扰都至少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式。 还有,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问题,有些人遇到问题解决了,而有些人没有。好的心态注定1个人的成功与否。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应有1个好的心态,积极奋进坚强不屈。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改变这些事情的人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您才可以从容的走完您的人生之路,前方的路很长,在我们1生走过的路途中,有绿洲,也会有风沙。坎坷与平坦是同时存在的。在遇到挫折时,必须要拿出自己的勇气来,勇敢的去面对。当您试着去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相信这些困难总有1天会屈服在自己的脚下,以1种崭新的姿态去面对人生。相信自己,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 还有就是请仔细想想看,现在最困扰您的那件事是什么,然后努力去1个1个的解决,最后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后,您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烦了,您会认为“哦!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轻松、如此美好!” 从现在开始行动吧!相信您会做到的!加油!
2020-06-17 07:24:49
咨询师王金玲
0 你好,当今人们心里压力非常大,其中包括来自情感、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会出现失眠、焦虑、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等情况。 如何进行缓解呢?有很多种方法且因人而异,此处提出几种建议: 1. 在工作、生活或学业上,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将一堆问题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事,一件一件去完成,通过这种成就感以鼓舞自己。 2. 感到困惑、棘手或难过的时候,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向家人朋友吐露诉说,频率要适当。 3.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深信事情总能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最乐观的心情想象最好的结果。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以上几种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0-06-17 07:25:18
心理论坛
最新 热门 悬赏 相关问题 我的
女 现在30岁应该是我从小到大最难的时候了,都是因为钱的问题,每天不开心!本来想着人就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现在的我压力大点也好,让自己努力点不是更好!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只是痛苦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动力!做什么事总是自信不够,又很纠结,自己不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很随遇而安但现实没办法随遇而安,不努力就没办法生存!每天都在痛苦挣扎!不知道是现实压力确实很大还是自己抗压能力太差!每天睡眠很差心情很差总是很烦躁!很悲观!不知道怎么去疏导自己,内分泌已经开始紊乱,月经也开始紊乱,每天都会头疼,我总感觉我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钱的原因,其实好像根源并不是这样!公公婆婆的事有时候也会烦,工作的事也烦,我的老公明明对我很好,我也很好你还爱他,但是我总是想起曾经的男朋友,想到还是会很痛!每天总是没精神,全身无力,累的不行!一想到压力就会头疼,想逃避想离开!我不开心总是感觉是别人的问题,是别人不对!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感觉我需要去释放!但是从小到大好像一直都喜欢压制,不喜欢就给别人说一些自己的事情。其实经历了很多真的从来没有给别人说过,也许是心里装的太多真的很难再承受一些东西!帮帮我好吗!帮帮我!真的快疯了!总有死的想法!
0个拥抱 14条评论 1325次阅读 2536天前
男 我曾经是个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的人。 这一点一直令我很苦恼,我也一直想极力摆脱。但到后来不管怎么尝试却只都令我变得愈发敏感,愈发的在意别人。 通过不断地摸索,直到两年前我才彻底的摆脱了别人对我的看法的影响,我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会被任何的评判与对比影响的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能够放下对于别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也很少会夸赞我,给予我正面的评价,总是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后来踏入咨询行业,接触了很多也是被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困扰的来访者,我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时总是被父母或抚养者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这一点是导致我们总是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造就我们未来的一切认知、行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也只是一个模板而已,在我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别人的相处与互动,令我们的这些认知和行为获得了反馈和强化,由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才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个「基本习惯」与「核心信念」。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迅速普及,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大众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绝对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归因倾向就是习惯于在根源处寻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就几乎成了公认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童年经历只是导致我们的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于我们童年行为与认知模式的强化和重复才是导致我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并没有在长大后成为像你我一样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原生家庭的确令我们在一开始产生了这些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有机会、也能够摆脱我们的这种认知模式的。 比如说你拥有了一群接纳你的伙伴、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反馈就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你力气很大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怕你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经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时和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你明确的了解了你父母对你的哪些做法令你变得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你「现在」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改变了,问题才能够解决。 并且,甚至是我们只需要把你的认知行为习惯改变了,即便我们不知道原因,那你照旧能够完全摆脱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你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难过。都是过去的错。 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你就能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你应该去面对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变得很“轻松”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去追究是谁的错、追究什么原因,这对我们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我们要做的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只会痛苦的哭诉“我好难过”而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导致你不断地被问题影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了唯有付出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导致你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这些直接原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别人。 毋庸置疑,这是任何一个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的一个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你害怕别人对你发火,你害怕别人冷落你,你害怕别人对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别人抛弃你。 而这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是对于「死亡危险」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我们问题的触发因素:父母要求我们成为他们期待的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被他们抛弃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这种死亡风险的恐惧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去试图满足父母的期待。 2.自卑。 导致自卑的
1个拥抱 16条评论 1611次阅读 2500天前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