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钱 19880天前在线
2020-03-02 03:04:05
抱抱TA 回复
男 从小到大喜欢幻想,现在28了,还是改变不了,如何克服自己不在幻想
0个拥抱 22条评论 612次阅读
网友
心理咨询师三级期限
2024-06-06 19:38:35
咨询师张百燕
您好
2020-03-02 03:04:33
网友wolf
0 喜欢幻想的人都是感性而且容易在社会上碰壁的,做人还是理性一点好,证明你经历的还不够多
2020-03-02 03:07:33
有道理,我一直想不去幻想,可是一直就没改变掉,所以有啥办法可以解决
网友wolf
回答不了你,因为我也是同类人
2020-03-02 03:11:53
你平时都幻想什么,
大家交流一下,可以做个借鉴
网友wolf
0 我特么是双子座的,能不想东西吗?两个人格好不好
2020-03-02 03:17:22
网友
0 幻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除非因为幻想导致精力不集中分散注意力什么的,其实幻想也是人放松的一种方式,不用去排斥它
2020-03-02 03:18:31
网友wolf
0 对呀,就像爱做梦一样,医生说是肾虚,肾虚他妹啊
2020-03-02 03:19:21
网友wolf
减压而已
2020-03-02 03:19:31
也对,我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爱幻想,这样就会好一点,
网友wolf
当你过了三十几岁后会慢慢不再幻想的啦
2020-03-02 03:21:19
网友wolf
现实生活会教会你如何生活
2020-03-02 03:21:47
有没有说一下,比如自己都在幻想什么,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不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幻想
网友wolf
多了去了,宇宙的也经常涉猎好不好
2020-03-02 03:25:38
网友
哈哈哈
2020-03-02 03:25:45
网友
0 幻想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太在意,人的一种想变好的想法也可以归类幻想
2020-03-02 03:26:24
网友wolf
2 譬如我就很爱看电影,经常代入角色里不能自拔
2020-03-02 03:27:15
网友
0 比如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又提前提醒了爱人,下班或者上班时候就会幻想爱人准备的礼物
2020-03-02 03:27:28
网友
幻想很笼统的
2020-03-02 03:27:52
咨询师王 宇
你好
2020-03-02 07:35:09
心理论坛
最新 热门 悬赏 相关问题 我的
男 我曾经是个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的人。 这一点一直令我很苦恼,我也一直想极力摆脱。但到后来不管怎么尝试却只都令我变得愈发敏感,愈发的在意别人。 通过不断地摸索,直到两年前我才彻底的摆脱了别人对我的看法的影响,我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会被任何的评判与对比影响的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能够放下对于别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也很少会夸赞我,给予我正面的评价,总是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后来踏入咨询行业,接触了很多也是被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困扰的来访者,我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时总是被父母或抚养者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这一点是导致我们总是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造就我们未来的一切认知、行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也只是一个模板而已,在我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别人的相处与互动,令我们的这些认知和行为获得了反馈和强化,由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才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个「基本习惯」与「核心信念」。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迅速普及,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大众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绝对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归因倾向就是习惯于在根源处寻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就几乎成了公认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童年经历只是导致我们的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于我们童年行为与认知模式的强化和重复才是导致我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并没有在长大后成为像你我一样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原生家庭的确令我们在一开始产生了这些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有机会、也能够摆脱我们的这种认知模式的。 比如说你拥有了一群接纳你的伙伴、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反馈就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你力气很大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怕你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经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时和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你明确的了解了你父母对你的哪些做法令你变得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你「现在」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改变了,问题才能够解决。 并且,甚至是我们只需要把你的认知行为习惯改变了,即便我们不知道原因,那你照旧能够完全摆脱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你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难过。都是过去的错。 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你就能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你应该去面对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变得很“轻松”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去追究是谁的错、追究什么原因,这对我们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我们要做的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只会痛苦的哭诉“我好难过”而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导致你不断地被问题影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了唯有付出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导致你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这些直接原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别人。 毋庸置疑,这是任何一个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的一个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你害怕别人对你发火,你害怕别人冷落你,你害怕别人对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别人抛弃你。 而这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是对于「死亡危险」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我们问题的触发因素:父母要求我们成为他们期待的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被他们抛弃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这种死亡风险的恐惧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去试图满足父母的期待。 2.自卑。 导致自卑的
1个拥抱 16条评论 1611次阅读 2499天前
女,今年过年的时候因为想出去玩去了KTV玩我同学在我们开的包厢里面拉了一个男生过来,后面这男生送我们回家,还把小电瓶大早晨给送到我家的门口来,然后我第二天和我同学(这个同学是她初一就不读书了,而我还是再读的,去年才联系上的)聊天的时候,我说我想结婚看到好多人结婚的,她就问我昨天那个男生怎么样,我说挺好的呀,她就说他没有女朋友的,要不我帮你去问问吧,我说好的,(现在想想当时太傻了,就是没想过她会是这种人罢了)她问完就说想把另外的一个男生介绍给我问我会不会生气吧,我说我不喜欢,可能当时就不太了解她这个人吧,把她当好朋友了,我太笨了,其实后面的事情我是真的太傻了,然后到了第二天这个男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加我了,但其实我是没有多想的,因为太单纯了吧,这个男生就没有怎么给我聊天,后面过好几天这男生就主动给我聊天了,开始问我每天都在干什么,喜欢玩什么,就是各种的显殷勤,说以前一个学校的什么,我真的就没想太多,就在元宵节那天祝我元宵节快乐,我真的是太傻了,以为他对我有意思,我就给他说了我的想法,说自已或许是喜欢上他的,他就一直墨迹的样子,最后就说考虑考虑,我就说不喜欢也没有关系的,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就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理过我了,我过了几天就把她删了,离我表白过去了10天左右我就发现我朋友跟这个男的在一起了,他们还很配特别的合适,女的说是我给她表白没有给他时间去考虑了,我就说为什么不给我个答案呢,男的就说是因为我把他删了,所以才给不了我答案,我真的觉得这对狗夫妻太配了,今天在朋友圈还发了一大段骂人的话不知道是再骂我不真的挺气的呢不说出来
1个拥抱 96条评论 1478次阅读 1557天前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