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杯水 497天前在线
2018-01-16 14:16:56
抱抱TA 回复
男 我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对我的要求不谋而合)我是自由快乐
0个拥抱 27条评论 444次阅读
网友
正规心理平台
2024-06-06 16:42:21
然后有冲突
冲突如果太多
就会畏首畏尾
四面碰壁
我要克服,,,,,
两方面
一个是自控
一个是争取
还有就是学会爱
咨询师王金波
您好?
2018-01-16 14:20:13
提升能力爱自己
提升爱的能力
这个能力具备都可实现
都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地方
咨询师王金波
暂不支持播放语音
2018-01-16 14:21:47
继续率跨栏
跨出去
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感受
因为情绪让我了解自己
让我对自己有心得认识
经历不是财富
总结经历才是王者
不深陷其中
跳过去
自然改变了
能力提升可以获得
咨询师许文慧
你好!
2018-01-16 15:03:34
心理论坛
最新 热门 悬赏 相关问题 我的
女,我96年出生,是一名在读大二学生。初中之后,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时常抑郁不安。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不和谐,母亲火爆脾气,又娘家贫穷帮衬弟弟,父亲软弱易怒,奶奶强势。家里总是乌烟瘴气,打架闹离婚。从小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因为家境不好,学习路上苦尝世态炎凉和遭受很多不公平待遇。从小就胖,不敢说歧视这个词,但是,同学之间很多事还是伤害了我,当过班长,不会协调同学和老师之间关系。后来减肥40斤,全校第二,上了高中。这中间还有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差点因为政策问题上不了高中的插曲,也有为了升学率而不看好我的老师。高中,暗恋过一个人,未果。后来真的很喜欢一个人,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不敢说。高三,贫血,各种不适,那年我17岁,爸妈给我生了一个弟弟,我很无奈。复读,准备了一个985大学的自主招生,过了。但是由于我最亲爱的舅舅没有告诉我有个有权势的男孩子高考想抄袭我,我父母不知道这事情,所以高考特别紧张,成绩非常不理想,最终末路211大学学金融。高考之后发脾气,回想成长经历对我父母,尤其是母亲特别不满,有的时候反思自己自私,但是仍然控制不住情绪,发脾气摔东西,我弟弟今年三岁活泼可爱,今天我没理由的打了他一顿。我,妈妈,弟弟2点多睡觉,睡到5点,我起床,妈妈在准备晚饭,弟弟在冲我笑。6点我出门跑步,想到高考,和我40岁的时候面对自己10岁的孩子,20岁的弟弟,60岁的爸妈。很久不能入睡。 介绍我们家的经济情况,在哈尔滨外来务工,房子和存款大概80万。我学金融,想考研,又有担心。太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太想了……我跟爸妈交流真的特别少,精神上所有的需求几乎多会跟我说不。复读那年,原来的同学打电话来鼓励我和我聊天,聊了40分钟,父亲在我门外大骂,无奈,关了电话,他骂我我顶嘴,打了我一巴掌。从那之后,再无交流想法。之后好多事都起过冲突。我觉得他不爱我。
0个拥抱 6条评论 833次阅读 2858天前
男 我曾经是个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的人。 这一点一直令我很苦恼,我也一直想极力摆脱。但到后来不管怎么尝试却只都令我变得愈发敏感,愈发的在意别人。 通过不断地摸索,直到两年前我才彻底的摆脱了别人对我的看法的影响,我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会被任何的评判与对比影响的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能够放下对于别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也很少会夸赞我,给予我正面的评价,总是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后来踏入咨询行业,接触了很多也是被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困扰的来访者,我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时总是被父母或抚养者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这一点是导致我们总是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造就我们未来的一切认知、行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也只是一个模板而已,在我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别人的相处与互动,令我们的这些认知和行为获得了反馈和强化,由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才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个「基本习惯」与「核心信念」。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迅速普及,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大众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绝对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归因倾向就是习惯于在根源处寻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就几乎成了公认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童年经历只是导致我们的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于我们童年行为与认知模式的强化和重复才是导致我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并没有在长大后成为像你我一样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原生家庭的确令我们在一开始产生了这些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有机会、也能够摆脱我们的这种认知模式的。 比如说你拥有了一群接纳你的伙伴、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反馈就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你力气很大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怕你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经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时和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你明确的了解了你父母对你的哪些做法令你变得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你「现在」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改变了,问题才能够解决。 并且,甚至是我们只需要把你的认知行为习惯改变了,即便我们不知道原因,那你照旧能够完全摆脱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你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难过。都是过去的错。 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你就能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你应该去面对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变得很“轻松”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去追究是谁的错、追究什么原因,这对我们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我们要做的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只会痛苦的哭诉“我好难过”而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导致你不断地被问题影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了唯有付出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导致你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这些直接原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别人。 毋庸置疑,这是任何一个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的一个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你害怕别人对你发火,你害怕别人冷落你,你害怕别人对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别人抛弃你。 而这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是对于「死亡危险」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我们问题的触发因素:父母要求我们成为他们期待的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被他们抛弃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这种死亡风险的恐惧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去试图满足父母的期待。 2.自卑。 导致自卑的
1个拥抱 16条评论 1611次阅读 2499天前
女,我是92年的独生女,父母对我是爱的,但是我却总是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对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爱却没法表达出来。因为我的内心除了爱还有对她深深的讨厌。我很害怕从我的口中说出这两个字,因为这可能是不孝的。可能我意识到是我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今天不得不一吐为快。母亲是个情商比较低,又非常没有主见的并且受了较低文化教育的农村妇人,她平时在家里就是不注重形象的人,在公众场合更加表现得无知并且经常做出不合适的举止和谈吐,这经常让我很头痛,我根本无法说服她的各种不恰当行为。久而久之,我对她越来越无语。比如说,她在地铁上扣鼻子不遮挡,扣牙齿不遮挡,说话很大声,又或者是穿着短裙姿势不佳,我每次提醒她都会说这有什么,我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我的本性。我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我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在家里,母亲也总是经常处理不善家里的事情,总是说忙着上班赚钱,很拼命的工作,甚至24小时的加班,作为一个子女不担心母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再三劝说她她不会接受,总是说不工作哪里来的钱,多次好言相劝都没有结果,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恶言相向你这样赚的钱以后都不够看病,但是她还是不听,终于身体的透支让她陷入必然的结局,她被诊断患了乳腺癌,在医院开刀治病化疗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又是一件惊天大事发生在她身上,她一生病,才有时间关注到周围家人,才发现原来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重病后发现这个秘密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她开始后悔没有听我的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后悔自己一门心思赚钱不听别人劝告,可是一切又有什么用,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随之而来是每天乱想,每天各种给我电话,各种对我哭诉。我更担心的是母亲的心态加重了她的病情。我又是各种劝说,软的硬的我都说了,理性的不理性的我也分析了,各种利弊只有母亲自己做出选择。我告诉母亲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摊牌离婚,要么委屈求全,但是最终这个决定只有母亲自己选择,我是不能过多言语的,我恨我的父亲,但是怎么办,至少母亲还需要父亲的钱作为终身的医药费。回过头,父亲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不管什么借口都不能作为他犯错的理由。但是婚姻关系是相互的,我觉得母亲也是有自身问题的,她平时顾不上家里做菜做饭,总是忙着夜班,然母亲又是比较强势但又头脑简单的女人,无法妥善处理与我父亲之间的问题,久而久之夫妻之间感情越来越远。母亲情商特别低,总是两三句吵起来,说话做事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都是我讨厌她的原因,反正自小我觉得父母很凶无法亲近,觉得其他孩子和父母都是在一处快乐的撒娇,我却从来不会,但是我知道他们爱我是因为我需要任何东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亲都会说服母亲满足我,之所以是说服母亲,因为母亲从来不会同意我的需求,只要是价格稍微高点的东西,她都会拒绝,我甚至都不敢提出要求,害怕被拒绝。现在我是越来越讨厌母亲了,特别是大病后她无法再去工作,每天在家可能也是冷清,她会时不时给我电话,语气不再似当初强硬,我明白她需要家人的爱,但是我却无法接受她此刻的突然改变和温柔,我觉得这都是她假象的一面,我内心排斥很大,就是觉得她只是一时装的,因为每次有事情争执,她都会比谁都凶悍,比谁都不讲道理。她还经常给我灌输父亲的父母怎么不好,父亲的兄弟姐妹怎么看重钱,我觉得母亲难道不是应该把好的一面给子女而不是把这些家里长短的事反面教育给我,我总觉得我有一天会变成我母亲这样的人,我好讨厌好讨厌。但是她是我的母亲,我每次不耐烦,不想理她,不想过多和她言语又觉得伤害了她,但是我也控制不了自己内心讨厌她,她说的话都很傻,有时候明明自己知道的事情假装问我,我就不想回答,我可能心态也有问题,但是我需要一个帮助,希望有人能够疏导我的心理负担
0个拥抱 20条评论 58次阅读 3 元 2400天前
男 跟老婆结婚以来,一直觉得老婆脾气不好,洁癖,冷淡!因为这些吵了不少架。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刺猬法则”,突然明白了,也许是因为我太想让对方重视我,更加爱我,所以太刻意的想要得到老婆的肯定和爱护!但是所得到的回应,却比心里想要的差太远,因为太爱老婆,所以心里落差太大!我希望我的爱情,我的婚姻要有浪漫温情的存在,也需要适当的激情来充实平时的枯燥与乏味!能互相尊重对方的性格成长历程,以至兴趣爱好,但是明显我自己感觉到我没有做到这一点!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多,我想我可能会改变一些,比如不再太自我为中心,各自保持心理一定的距离,让自己和他人不会受伤,尊重他人的想法与行为或者性格。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 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 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 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
1个拥抱 17条评论 1429次阅读 2497天前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