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3 点告别无效社交,减少自我内耗

3 点告别无效社交,减少自我内耗
发表时间:2024-08-12 15:18:51 14 0 0

有一次,一位来访者问我:「胡老师,人一定要有社交活动吗?今天公司有聚餐,大多数同事都参加了,我也去了。但其实我非常累,只想回家休息,而不是去应酬社交。我也想过拒绝,但这是公司聚餐,不去好像又不合适。

所以那个晚上我不得不强打精神参与聊天,饭也没吃几口。结束后我回到家就直接瘫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实在太累了! 」我可以感受到,这位来访者是真的无助且疲惫,似乎所有的精力都被消耗完了。

社交是必需品吗?

人一定要去社交吗?如果不社交会不会很孤独?

实际上,只要你身处各种关系当中,就一定会有社会交往或者人际互动。有时这会成为我们生命中难得的滋养时刻,但有时也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感到非常疲惫,尤其是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没有任何收获,或是必须不断去讨好别人,又或是被别人忽略时,就会越发感到被消耗,委屈感、孤独感随之而来。在这些时刻,我们情愿一个人待着,也不愿去社交。

然而,社交又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分享和互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说:「生活中没有『他人』的存在,比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更加让人无法承受。」社交是我们在自我社会化时的一种能力,也是人类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感知社会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不是每一段社交关系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益的,只有真正能滋养我们、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关系,才是我们需要的关系。

一个有效的社交关系一定不是一方单方面的付出。

怎样定义有效社交呢?

那么,什么样的社交关系才是好的滋养关系呢?或者说,怎样定义有效社交呢?

它一定包含以下三点:

第一,有效的社交关系是能够建立合作的关系

从生物角度来说,人是群居动物,不是独居动物。

没有社交,个体很难独自生存,因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事情都需要人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尤其在原始社会,想要生存,人们就必须彼此合作、彼此依附。婴儿刚出生时需要被妈妈照顾,爸爸外出打猎给家庭提供食物,孩子长大后逐渐开始对家族有所贡献,也开始照顾衰老的上一辈,直至死亡。

这个过程就是人类自古以来群居的生存方式,充满了合作与分工。因此,一个有效的社交关系一定不是一方单方面的付出。

第二,好的社交能够为我们带来归属感

当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连结时,就失去了归属感,同时自己也会产生强烈的虚空感。你会发现,自己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人关心你,更没有人牵挂你,似乎全世界都把你遗忘了,这种感觉非常糟糕。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长期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内心空虚而绝望。他用捡来的皮球做成人偶,说话给人偶听。在这里,人偶就是一个很好的陪伴客体。

一些有着共同爱好与目标信念的社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段深度连结的关系。 Unsplash by Amauri Mejía©由远见杂志提供一些有着共同爱好与目标信念的社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段深度连结的关系。 Unsplash by Amauri Mejía

一个长期处于没有连结状态的人,更容易出现忧郁倾向。

要解决虚空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连结,来到我这里的一些年轻来访者,他们会经常组织和参加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一起出游、一起运动,其潜意识就是在寻找一种群体中的存在感。

另一种方式是让自己的内在充实起来,当内在的自我相对丰盈时,比如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能从中获得很多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虚空感也会减少。

第三,好的社交能帮助我们获得成长与成就体验

一些有着共同爱好与目标信念的社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段深度连结的关系。

如果你有一个一起打球的朋友,你们可能会各自苦练技术,然后相约一起比赛切磋,你们之间相互竞争却又相互合作,你们是亲密的战友也是亲近的对手,你们借助彼此完成共同的目标:提升球技,获得成就体验。

其实不仅仅是运动,这种体验在其他兴趣爱好或学术研讨上也很常见,社交中很多观点的碰撞会让我们产生看待事物的新鲜角度或是新的灵感。

原文自《恰如其分的孤独:在关系中自由进退,独处不孤单,群处也不落寞》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