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求助者,朱某,女,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独女。身高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求助者家住农村,父亲除了种地,还做不锈钢门窗加工,母亲是个裁缝,在镇上开一个裁缝店。父母均为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祖母与他们同住。从小随父母一起生活,至高中读书前一直住家中。父亲家族里,兄弟三人,求助者的父亲排行老三,是最小的,经济情况好于两个哥哥,父亲对女儿的物质上要求会尽量的满足,还在经济上主动接济他的两个哥哥。
求助者从小乖巧听话,性格内向,交友少,体弱文静,喜欢画画。父辈三兄弟的孩子,求助者成绩最好。其进学校读书以后,除一年级评上一次“学习积极分子”外,其余小学各年级均评为三好学生,全家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她自己也想将来能上好一点的学校。小学升初中考试,考前睡觉不好,成绩排269名。进入初中以后,父母很关心她的学习,初中二年级上半学期,在学校初二年级七百多名学生中,她曾取得了前五十名的好成绩。到初二下学期,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求助者进教师办公室有事,当时她并不知道马上要进行英语测验,结果她的这次英语测验成绩是全班第一,英语老师就在班级里有所指的说她事先偷看了试卷。自此,每每考试她就发挥不正常,成绩也不如原来。父母很着急,带她到城里找了心理医生看病。医生诊断为强迫症,要求她用药并对她说:“你是有病的人,吃点药,晚上早点睡”。回家后吃百忧解没见好转,求助者不愿再吃。她继续学习,中考不理想。开学后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开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交了白卷,班主任做了她的工作,求助者本人也想努力适应学校环境,但还是考试时思想无法集中又交了白卷,后休学回家。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56分,轻度焦虑。
二、主诉:考试时思想无法集中,焦虑,睡眠不好,持续2个多月。
个人陈述: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进入高中后,我寄宿学校,和我同住的一个女生宿舍里有八个人。第一次离开家住集体宿舍,我想和她们搞好关系,什么心里话都跟她们讲,并且连我有强迫症也告诉她们。我想我真心对待她们,她们也一定会对我好的。不料她们以此为笑料背后窃窃私语说我有“精神病”,我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这样对我?再说上课吧,我觉得有些老师比如数学老师讲的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为此,我几天几夜睡不好觉,出现了作业完不成,考试交了白卷的情况,而且连续几次都这样,后来我休学回家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父母主诉:女儿从小听话,聪明、做事能干,学习不用多操心。进初中后数学老师很关心她,吃午饭也让她在教师餐厅跟老师一起吃饭。后不知为什么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初中成绩也曾进前五十名,但后来考试思想不集中,老是考不好。后到城里某心理诊所就诊,医生诊断为强迫症,并要求服用百忧解,因不见效,女儿不肯继续服药。中考成绩不理想,她喜欢画画,打算进高中后上美术班,希望考上艺术类的大学。进了高中就出现了考试交白卷、大小便紊乱、月经不正常情况,后休学回家。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清瘦,小个子,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口齿清楚,低声细语,反应正常。第一次咨询求助者手中还带着网上下载的心理咨询森田疗法资料。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问答自如。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心理正常 、心理不健康 、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根据求助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求助者本人对症状有自知,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求助者有精神病性疾病。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交白卷是由于求助者带着中考的失意进了高中,刚进入新的学校,对所学课程和教课的老师均不满意,再加上同宿舍的同学对她的不理解等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引起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糅合初中时老师的错误批评和所谓的“强迫症”事件这类负性情绪记忆求助者“四面楚歌”,内心痛苦,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躯体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有紧张焦虑、睡眠不好等症状,但多与考试压力有关,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不是神经症性的,也排除以前医生得出的强迫症的诊断。
(3)与惊恐障碍鉴别: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况。本例求助者仅对考试有惊恐发作的表现,可排除惊恐障碍。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及其家长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不合理信念;
(2)改变求助者的“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合理信念;
(3)改变求助者考试前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和睡眠状态;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摸式,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辨证看待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使其人格不断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导致的无法集中精力参加考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自我中心”和缺乏自信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对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主要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进行校正,通过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等方法技术指出其观念的非理性,并帮助其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考试屡考屡败,才导致了高强度的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比如:“考试我就要考得最好,否则我宁可不考”存在“我不应该考得不好”、“我真心对待我的同学,我把自己得强迫症的事都告诉她们了,而她们也应该对我真心,事实上她们还背地里讥笑我”等“绝对化要求”。其次,求助者处在青春期,容易产生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对考试挫折的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败感。第三,刚进新的学校,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不适应是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因此本案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和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 对咨询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5次;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06年11月17日
目的: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询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 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 做心理测验;
(3) 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意;
(4) 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是否有强迫症等作出问题的初步分析;
(5) 确定咨询目标
(6)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的紧张焦虑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昨天考试不及格
不良情绪: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中学生,这次考试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重视家庭作业,对自己问题的思考、检查愈是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愈大。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06年11月24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浯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咨询师介绍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并与求助者一起对照其症状排除强迫症的可能;
(2)反馈求助者家庭作业,帮助其一起找出与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让求助者详谈考试交白卷前后的经过,当时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以及事后的感觉,从深层次上挖掘求助者“考得不好我宁可不考”的完美主义倾向、“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么样”的“反黄金规则”这类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
(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列出与引起考试焦虑、紧张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考试考得不好,我宁可不考,否则我同宿舍的那些女生更会笑话我”;
“我真心对待她们,她们竟然这样对待我”;
“要不是老师对我英语成绩考了第一还怀疑、指责我,我中考也不至于不理想”;
“我学习一向是认真的,小学里我一直都是‘三好生’,而我大伯的女儿他们不如我的人都考上大学了,而且发展得都很好,我怎么能连大伯的女儿都不如呢”。
家庭作业:
(1)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的关系。
(2) 回家后找大伯的女儿他们谈谈自己在个人发展上的看法和经验。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06年12月1日
目的:
(1) 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 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与大伯的女儿进行了认真交谈,求助者从中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对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2) 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等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并非是一种荣耀和耻辱,过多的关注别人怎么看你,只会让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使自己的学习进入恶性循坏之中。”
“要象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我没有理由一定要刚进高一的新同学一定要喜欢我,真心对待我。”
“老师对我成绩有怀疑,我只有拿出更好的成绩来证明事实,我没有理由说成绩不好是老师的责任。”
“事情和人都是发展变化的,大伯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我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里,我相信我能行。”
4、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照,并认真思考。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06年12月8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决定乘病休在家,自己好好复习功课,再找个美术老师定期辅导自己的美术专业,到开学重上高一学习,争取圆上自己的大学梦。
(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一定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中。
(3)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4)做SAS测验,标准分44分,咨询基本结束。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现在心情好多了,我准备学画动漫画,考艺术院校。
2、求助者在考试交白卷后一度出现的月经紊乱等情况好转,生活一切正常,在家看书、画画、上网等,每周一次去美术老师家学画。
3、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脸色较以前红润了,人也较胖了精神了。
4、心理测验评估:求助者SAS测验得分从56分降至44分,说明求助者的焦虑紧张基本消失,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5、辅导美术的老师评价:朱某人很聪明,画的画有灵气,依她的画可以考本科,我觉得她各方面都正常,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父亲和母亲都说:要是以前不去找医生,直接来找你就好了。